发布于2021年5月6日2021年5月6日2021-03-31 红奶酪私募投资基金-2021年第一季度-季度报告 2021-03-31 红奶酪私募投资基金-2021年第一季度-季度报告 05/06/2021 14:21
发布于2021年4月21日2021年4月21日2021-04-16 [奶酪观点] 小家电企业,自产和代工哪个好? 2021-04-16 [奶酪观点] 小家电企业,自产和代工哪个好? 04/21/2021 10:22 国内小家电企业众多,传统的做得比较大的是美的、九阳、苏泊尔三家,新兴的有比如小熊、新宝乃至小米等企业。各家在供应链的布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有的企业的小家电产品全都是由自家的生产工厂来生产,也有的企业几乎是把所有产品都交由其他企业来代为生产,也就是代工,自己只负责两头的研发设计和销售。那么这两种模式究竟孰优孰劣?它们又分别有什么优缺点呢?从投资和财务分析的角度,大多数人可能认为代工的轻资产模式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固定资产少,资本开支低,经营杠杆小带来的经营风险也小,更加具有经济性。前段时间我们参加了一个小家电龙头企业的交流,公司高管关于两种模式的探讨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首先作为日常消费者,我们或多或少对于小家电产品的两个特征是有所体会的,第一就是以线上销售为主,第二就是产品迭代和出新速度特别快。这两个特征带来了两个供应链端最大的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产品迭代很多时候会让产品架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导致原来的生产线和模具都要重新进行开发才能使用。而产品持续更新换代的同时会让企业难以确定单个产品的需求量,这样代工厂将会难以进行投资决策和经济性分析;所以若是一个产品给的订单量不大,代工厂不一定会愿意接单。代工厂最喜欢的生意模式是单个产品大放量,不要多sku,那样代工厂才能摊薄成本,做出利润,否则代工厂是没有优势的。(SKU即STORE-KEEPING-UNIT,库存量单位,是指商品型号种类。)所以,在产品迭代更新极其快速,每一款sku的生命周期未必特别长,而且竞争不断,涌现新产品的时候,很难在供应端通过一款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去实现代工厂所谓轻资产的优势。第二个挑战来自于小家电的大部分销售来自线上,而线上销量有相当一部分都集中在几大平台的各种购物节,这就给小家电销售带来了很强的周期性。例如碰上双十一等网上购物节的时候,10月份就已经开始搞预售了,因此产品10月初就要入仓,比如入到菜鸟仓和京东仓。为什么他们会有个要求?因为到时候发货可以及时。如果10月初入仓,意味着9月就要完成生产,而生产所需的长周期物料需要提前120天就开始备料。那么在这么长的时间段之前,如何预测几个月以后究竟能卖多少呢?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备多少存货?往多备还是往少备?这个是没有人可以预测准的。备多了可能卖不掉,最后全要打折卖;备少了可能供不足,丢失掉销售机会和市场份额。如何给代工厂下单此时是一个极大的难题,与线下渠道传统平滑期的销售预测不同,线上销售对供应链预测周期的前瞻性要求十分高。如果订单量临时激增,然而代工厂并不是只服务一家企业,还有其他企业的大量订单也等着排产,新加的订单可能根本就无法按时产出。加之一般做硬件产品的企业临时换代工厂也不太现实,不仅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资质认证,产品的一致性也难以保证。然而有自己的工厂就不一样了,可以通过三班倒甚至四班倒的方式全心全意地为本企业的诉求服务。所以当产品本身变化比较快,要求响应速度很及时的时候,有自己的工厂将会具备很大的灵活性优势。虽然从财务报表上来看是重资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自有工厂的存在可以极大减少销售周期性和产品迭代推出所带来的干扰。轻资产的公司并不一定适合做快速迭代类的产品,扩充sku时阻力相对会更大。当我们暂时脱身财务报表,真正投入到一个制造业当中去看问题的时候,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视角。当然,究竟是自有工厂还是代工好,其实我们要考虑目前这个行业生命周期处于哪个阶段,并不是有工厂就一定就更好。当一个行业,比如大家电行业已经处于成熟期,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的技术和结构不再发生较大变化时,交给代工厂去生产而不是自己投入重资产建厂,可能是一种更加经济的选择。目前小家电类产品的单品生命周期仍然较短,消费者的喜好变幻莫测,新品迭代和推出速度也极快,同时还有很多隐藏的需求需要靠供给侧的创新来挖掘,今天的爆品很可能明天就无人问津。在这个行业,一款好的产品横空出世不那么重要,持续的迭代更新才最重要,小家电赛道更像是一场接力赛,而不是100米短跑,没有持续研发和进步的企业最终必然会掉队。所以,鉴于小家电类产品的消费特性,或许看似不那么经济的重资产模式在现阶段不失为一种更加安全的选择。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