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0 [奶酪观点] 创新、产业路径与价值投资

  一、从产业路径看科技股投资热
今年市场在流动性助推下,新能源、芯片、TMT、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中很多公司,价格涨了一倍。但通常,绝大多数企业价值的增长是缓慢的,变得快的是市场预期和价格。
凯恩斯边际效率递减理论告诉我们,任何资本参与的行业,资本利润率都不可能长期维持太高水平,如果一个行业利润水平高,势必会吸引更多资本,资本快速增长,竞争加剧,就会把高利润水平拉低。
风起云涌的新兴产业,一开始都会有非常吸引人的利润率,但作为“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理论的拥护者,我们会常常谨慎地思考,高利润的甜蜜期能维持多久?
所以,新科技不断累积风险溢价的情况下,投资更需理性,真正落到实处,去检验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质地,然后持续耐心等待,再以合理或低估的价格买入。

不可否认,创新推动社会不断进步。近三四十年,产业创新加上金融加速器的作用,驱动了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但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非创投资本),我们更多地把讨论焦点放在对技术创新带来的风险溢价上。
首先,在创新的分类上,我们分为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
其次,从商业的角度,我们对导入期的产品,态度是比较保守的。我们也会重点考虑创新产品的生命周期问题。生命周期如果太短,在投资上就需要“卡点”卡的很准,进场和退场都要踏准节奏,这是很难把握。所以我们尽量避免产业处于导入期的企业。作为投资人,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变化节奏不太快、行业较为稳定的生意。
我们更看重在原有市场需求上,企业不断创新保持与时俱进的能力。比方家电行业,老百姓对家电的需求是长期持续存在的,家电产业一路发展过来,优秀的公司都是通过不断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生产流程、管理方式、营销推广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推动企业更高效更大更强地发展。
还有,在创新尤为重要的时代,我们也需要时刻警惕盲目地追逐创新。产业发展基本都遵循这样的路径:新发明(新商业模式)—小规模应用—大规模应用。这个过程中,新进入的公司有“卡位”优势,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新出的产品也能卖出好价钱,利润较高。但这个过程,会涌入众多的模仿者,他们通过模仿(因为不需要艰苦的研发),生产出价格更低,品质也比较不错的产品抢占市场。其中,有一些参与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如品牌优势、渠道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等。在这过程中,哪一个企业能够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得更高利润率,都是需要不断跟踪调研的。
二、关注创新到规模量产的距离
涉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产业,我们一看供需;二看新技术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壁垒。如果是伪需求,那么就直接否掉,不会参与。如果需求确实存在,我们会思考新技术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壁垒,再根据产业发展和竞争格局的情况精选上市公司,等待合适的价格买入。
比如年初很火的芯片行业,有很多人说国家大力扶持芯片,芯片是高新技术产业,前景巨大,有多少的需求释放空间。但按照我们的跟踪调研,A股市场上的芯片制企业与国际顶级玩家差距仍很大很大,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力是比较弱的,这些公司,现金流情况也不是很好。大家看好,更多是基于对未来美好的预期,加上政府补贴带来的财报数据改善。这类供需格局不占优势的行业,我们是不会贸然去投资的。
再举个例子,当前最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现在很乐观地去想象未来,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可能实现20%的市场占有,这里面,特斯拉可以占多少份额,比亚迪可以占多少份额,其它品牌汽车可以占多少。这个逻辑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当这个产业资本大量聚集的时候,创新领先的企业能够维持多久占多少市场份额,是很值得细究的。
新能源电池现正处于技术快速爬坡的阶段,技术路线存在较大分歧。是三元锂、磷酸铁锂,还是石墨烯,都存在可能。之前,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包括松下、LG化学,最近加入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刀片电池出来后,大家又觉得刀片电池可能是主导。发明创新是0到1的过程,资本投入大,进步的过程也是缓慢且艰难的。总之,新能源电池产业还处于早期,胜负难分。
等行业技术路线到达巅峰或者接近巅峰,就进入拼成本的阶段,这时候再伺机介入也不迟。现在电池技术虽然没有达到拼成本的阶段,但也没有只要技术领先,就可以定高价。接下来会有很多模仿者,成本上的模仿者,因为模仿的技术很好,利用成本优势,可以抢占很大的市场份额。所以电池还在导入期。到了拼成本的阶段,意味着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行业竞争格局会更加稳定。从产业链竞争力格局的角度,我们更看好整车制造,它是一个门槛较高的市场。像威马第一轮融资一融就100亿,但在电池里面就很难融到这么多。现在新能源整车制造,玩家也很多。
从投资角度,按照当前的估值水平,这个行业提供赔率/胜率的比没有太大吸引力。我国现在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不足5%,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继续等待,等待确定性更强的企业,等待市场犯错给我们提供更合适的价格。
投资是一门运用时间的艺术,耐心等待是取胜的必要品质。先胜而后求战是我们的投资策略。
三、买入逻辑和卖出逻辑
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等待?因为合理的买入价格可以解决投资中大部分的问题。
买入时我们更多考虑安全边际,也就是风险的问题。我们做一笔投资,你买入的时候就知道,当前的价格是低于价值的,等待估值修复完成,就可以赚到确定性的50%(举个例子),那么为什么不买?当然,我们不是静态地去看安全边际,买的时候,做好定量定性的的分析,看到这个企业、这个行业未来5年,不会变的更差,还会越来越好,所以除了估值修复的钱,还可以赚企业价值增长的钱。这样的稳妥投资就是我们想要的。
卖出时我们更多考虑溢价空间,也就是收益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对收益和时间双维度的考察,也就是年复合收益的问题。举个例子,一笔投资,你买进去3个月,运气很好涨了70%,这时候要不要卖出?这时我们会算,这个企业的未来的成长性和确定性如何,如果我继续持有3到5年,这个企业能不能帮我赚更多的钱,如果可以,那我就继续持有,如果这70%的涨幅已经透支了未来5年的盈利空间,那我就会选择卖出。
很多人提到价值投资,都讲长期持有,就会想到巴菲特那句名言——如果你不想持有一个公司十年就不要持有一天。如何看待长期这件事?多长才算长期。根据我们的理解,巴菲特所指的是以长周期的投资去研究企业,因为企业价值的变化是缓慢,拉长周期是可以预判的,而短期股价的变化是无法预测。我们不会以3个月要赚到多少钱的心态去买入一个企业,但如果它的股价在3个月内实现了我们5年的投资目标,那么为什么不卖出呢?市场有时就是这么非理性。
四、警惕“完美”的逻辑
投资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很“完美”的逻辑。我们研究的时候,要敬畏市场,先当市场的出价是对的,然后再去检验市场认为的逻辑正不正确。
我们前几年投资过一个锂业公司,因为电池生产需要用到锂,除了消费电子的需求,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需求也迅速放量,因此,锂原料在全球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而它是国内最大的锂电原材料供应商,收购了智利、澳大利亚的矿产,3到4年实现产能翻番。作为占据上游优势的企业,前景一片看好。
但是后来由于新能源汽车增速严重低于预期,导致锂供过于求,体量和规模的优势变成劣势,出现了估值和逻辑双杀。
像这类看起来很美的逻辑,需要我们小心甄别,谨慎对待。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我们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危机来的时候,优势变劣势。所以不能片面地去看企业的优势,要去留意,它的优势是否会变成劣势。
相反,一些有瑕疵的行业,有时不像市场想象的那么悲观,一旦发现定价错误,就给了我们获得超额回报的机会。例如大家对银行、保险都非常悲观,汇丰银行的PB已经去到0.4,早年香港人手必买的大蓝筹,到现在估值没有下限,A股银行的PB还有0.7,所以,大家认为A股银行是高估了,未来中国的银行业的估值还会下降。但我们仔细去分析中国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速发展空间,我们所处的阶段和国外不可同日而语,还远未到发达国家那样的程度。
拉长时间去看,才不会被短期的一些逻辑干扰,当非常悲观的时刻出现,像2018年,像今年三月份,这些非常悲观的时候,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长期布局的机会。
五、价值投资与产业路径
我们再次重申一下价值投资的要义。第一、把投资视为企业所有权;第二、足够的安全边际;第三、坚守能力圈。这里要强调一下能力圈的问题,这是很多投资者忽视的。
我们做了二十多年的传统制造业,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经历过产业的技术快速升级期和成熟期等不同时期,这对我们理解制造行业的生意很有帮助,尤其是对家电企业小周期的把握上,做的要比别人好一些。这就是我们的能力圈,过去我们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获得了良好的回报。
其实,大部分的生意还是有很强的制造属性。我们经历过早年一些科技行业的兴衰,例如VCD、DVD、蓝光DVD,还有CTR电视机、液晶电视、LED背投显示,这些行业也无时不刻地发生着变化,市场空间从无到有,有非常大的市占率到有新的产品出现,退出市场,短短不过十多年。也正因如此,我们对新技术产业的生命周期比市场上很多人要悲观一些。股市沉浮,新兴产业泡沫破裂还少吗?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2015年的泡沫,倒下了无数拥有“市梦率”企业。当然,大浪淘沙后,真正优秀的企业会水落石出,就像腾讯经历了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无数危机,才有现在的成绩。我们可能无法把握早期的腾讯,但等到它成为BAT之后,再去看犹未晚矣,现在它仍是一家具有很强盈利能力的企业。
最后,我们想说,价值投资这条路上绝不拥挤,我们认为是价值投资永远是小众的,标榜价值投资的人很多,但真正做到的很少,我们愿意长期陪伴优秀企业,慢慢等待财富的增长。
Scroll Up

合格投资者认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投资者应为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 者。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